萊蕪開鎖換鎖電話,這些千奇百怪的中國古代鎖具,無“鎖”不能!
2019-12-20 14:21:38
萊蕪開鎖換鎖電話
中國古代的鎖是千奇百怪,各式各樣的,不僅繁飾多樣,讓人目不暇接,而且機巧百出,更讓人腦洞大開。如果有這么一個囊括古代多個時期的鎖具展覽,你愿不愿去開開眼界,習鎖具的知識,了解古人的智慧?日前,無“鎖”不談——中國古代鎖具展在林則徐銷煙池舊址開展,分“鎖之發(fā)展”“眾鎖周知”“各得其鎖”“鎖護機謀”“人心鎖歸”五部分,共展出165件展品,讓你系統窺見老祖宗“鎖”有機巧與智慧。
其中,第一部分“鎖之發(fā)展”,介紹傳統鎖具的發(fā)展過程和代表性鎖具;第二部分“眾鎖周知”,從外形角度來介紹各式鎖具;第三部分“各得其鎖”,展示不同用途的鎖具;第四部分“鎖護機謀”,從鎖孔簧片等構造方面展示傳統鎖具的各種精巧設計;第五部分“人心鎖歸”,從古鎖紋樣、首飾鎖等角度展示作為文化符號的鎖具。
中國鎖具幾乎與私有制同時誕生,是一種保障財產安全的實用器具,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廣泛。隨著技術與文化的不斷發(fā)展,鎖的材質逐漸豐富,種類也日益繁多。本次展覽具有兩大突出特色。其一是“鎖見鎖聞”,讓觀眾嘖嘖稱奇。比如仰韶文化時期的木鎖,商周青銅時代的青銅鎖,東漢的“三簧鎖”“花旗鎖”等等,造型涵蓋動物、植物、人物、器物各形態(tài),千奇百怪;材質從木質、青銅、黃銅、鐵質、銀質漸次登場,只有想不到,沒有造不出。
其二,“人心鎖向”,美好期望。中國傳統鎖具經過幾千年的發(fā)展歷程,從早先的防盜延伸至對美好生活的吉祥寄托,其中蘊藏著的是深厚的文化內涵,更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特有的產物。比如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“十二生肖”鎖;民間做壽時用“福祿壽喜”鎖;祝小孩生日時用長命鎖、保家百鎖、古錢鎖等等。